今天是: 学院主站
教育改革之灯塔 —《学会生存》之旨归
2011年01月14日  16:41  来源:本站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放大缩小

 

一、       集体智慧之结晶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世界教育界公认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是由以前法国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为首的一个聚集了各国著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苏联、美国、阿尔及利亚、新加坡、瑞典等23国以及联合国系统内有关组织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参考了大量文献后,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而成。从整个报告的内容框架来看,是在通过对多国的长期考察的基础上,以问题产生到问题解决的思想脉络进行研究,整个报告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个维度为考量,以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方面为切入点,最终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并进一步完善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既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不断成长的要求。
二、时代发展之聚焦
本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经济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起了深刻的变革。经过对其理性的审视可以得知,一方面人类处于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对物质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的同时,知识也处于不断翻新与变革的过程中,由此引发了对教育的反思,即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其负面结果正在破坏着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人的生理组织与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人类面临着从整体到部分的无可挽回的分裂状态。在此,教育成为了担负使人类从发展的窘境中、从科技的泥足深陷中解脱出来的重要使命。如何走出困境,怎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政治上,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纷纷独立,使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面临着经济振兴、国民素质提高以及人口环境等新形势下所出现的问题,各国在民主政体建立的同时,积极努力地在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大胆而又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此外,在民主政体建立的同时,从人类个体内在的发展而言,通过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变革,努力促使政治民主把人们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免于成为机器的奴隶,并纠正人类自身发展的“异化”局面的发展倾向,进而促进人类个体的内在和谐发展。
三、           教育思想之浓缩
《学会生存》一书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指出了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的意义与价值。从总体布局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通过对美国、前苏联、智利等23个国家进行的实地考察,在充分吸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有工作经验、研究了70余篇有关世界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趋势论文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以“研究的结果”作为第一部分的标题。“以史为鉴、以古喻今”的方式,从教育所具有的历史积淀出发,认为历史促使了教育的累积性发展,论述了原始社会、非洲、希腊-罗马、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世纪大学以及现代大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归结出教育发展的当代特征与崭新的现象,即教育先行、教育预见性以及社会对于学校人才的新要求,引申出教育改革的势在必行;在对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性回顾后,从人口、经济、政治、教育地区分布的视角,提出在应对不同社会发展要求下教育所进行的相应扩展与精简。从教育的预算、财政分配等众多教育资源衡量的标准得出教育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异,涉及了教师分布、妇女与儿童的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均衡;从教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维度探析了教育对于社会知识与文化的传递、人才培养以及公民训练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对于促进社会民主之路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以“未来”作为标题,提出了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与新发现,指出了科学的进步所导致现代社会的二元性结构,国家间以及国家内部各阶层的“差距”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都是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但“危机”的存在也成为教育改革的“动机”,尤其是心理学上许多新理论的发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上的技术支持。在教育的内部与外部双重变化下,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改革目标,指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发展方向与创造性精神的培养。认为教育在最终的培养目标指向“完人”;第三部分在“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内容中,在学习化社会总的改革目标指引下指出了教育改革的一些策略,包括了教育政策的制订,教育改革的因素与可能实施的途径。认为学习化社会的建构并非是一国之事,而应在全球内的共同体中走一条“团结之路”,促进国际间的相互援助与相互交流。
四、当代教育之拷问
《学会生存》作为时代的呼唤,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当代有着重要的启示。
现代社会激烈变革与技术创新加速的背景下,人类个体置身于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以人生某一阶段的学习就想要一劳永逸应付一生中各种挑战已不可能。“活到老,学到老”的这一终身教育的原始表达很好地说明了个人只有接受再教育,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因此,从他自己的教育而言,它将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地位。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了”。[1]204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学会生存”,通过受教育权的民主化实现终身教育,使每个人有机会终身学习构建一个完善知识体系与生存技能获得的方式与过程,从而使人日臻完善,并使他成为一个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成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进而更好地承担社会发展所赋予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学生是一个未成熟的非完成性的个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促进发展与完善。在此,学习的期限并非仅仅局限于工作之前的在校教育与学习,应该是一种无限的延伸。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同时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道路,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学习化社会在本质上揭示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彼此依托,相互融合的互动建构的过程。提出了“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1]223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求使以往的在校学习不能构成教育的整体或全部,因此,对于教育体系尤其教学观念的必须重新加以考虑。“教育也应相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1]12教育与学习过程的重点发生转移,从教师的“教”转到了学生的“学”,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鼓励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精神,教给学生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以此来代替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具体来说,人要学会的生存技能包括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以便可以在人发展与成长的一生中不断吸收新的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方法,具有创造精神,能够在创造活动中并在创造活动中来完善自己,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能力与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与责任。因此在学习化社会里,教育的中心与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学。
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学会生存》提出了“完人”的培养目标。“完人”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并非把人的培养局限于一个“永恒人”的观念上。而是在审时度势的历史嬗变下,对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培养目标体现出了一种不断趋近理想的渐变发展过程,是“完人”教育思想深刻体现出了学习化社会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结果。“完人”思想的提出指向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分裂,包括了人身体与精神的分离,意识形态的危机以及信仰危机等,指出了在教育中对于青年人的训练,是理智认识方面与其他方面的割裂与脱离,这是对全面发展教育主旨的违背。因此,在教育中,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对其感情方面的培养,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品质,对于教育中美育的重视,培养美的兴趣,鉴赏美的能力,把美内化为个体的人格中。也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1]195
“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中延伸到人发展的全过程,它与人类群体和人类个体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所有事项密切交织、紧密相连。因此,这种思想不仅外在地对于教师的教育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教师个体自身的内在指向而言,“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中,切实履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随时应对时代发展与国际化大背景下对于教育所提出的各种新的挑战,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促使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
《学会生存》一书涉猎了教育领域内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教育改革,每一位读者身临其中都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时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中教育的影子。从总体而言,此书并非仅仅是一种实践性与历史性的综述,还具有者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邃的理论精神。其中很多的思想与观点在书籍问世后就已经被学者所阐述,但书中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信息量之大,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许多的优秀教育思想仍有极大发掘的可能与空间。因此,阅读此书不仅可以探析国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更是期望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出紧扣时代脉搏的教育之火花。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