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主站
我的2009年书单(之二)
2010年06月02日  16:41  来源:本站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放大缩小

朱伟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研究员)

《大到不败:美国金融危机的白描》(Too Big to Fall: Inside the Battle to Save Wall StreetAndrew Ross SorkinAlen Lane出版社 200910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出了不少书,压轴之作要算这本《大到不败》。该书出得比较晚,内容比较全面。《金融时报》2009年的年终书评称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过了同类著作。更有人鼓吹,《大到不败》应该作为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大到不败》是叙事性的,基本上是白描,平铺直叙。不过平铺直叙也是有立场的。《大到不败》是全景描写,展现了金融危机中各路人马的表现。前财长保尔森、现任财长盖特纳以及华尔街的各路老大在书中都有很详细的介绍。文笔流畅,繁简得当。作者安德鲁·罗斯·索金是《纽约时报》的并购首席记者、专栏作家和商业金融助理编辑。2007年还被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青年全球领袖。
《委员长:蒋介石和为现在中国所进行的奋斗》(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Jay TalyorBelknap Press出版社 20094
这是一本为蒋介石评功摆好的书。作者陶涵(Jay Talyor)为美国外交官,上世纪60年代驻台湾,任二等秘书,后在大陆做过美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长期以来,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蒋介石一直是一个独夫民贼的形象。美国的许多学者和当年在中国的外交官也认为蒋介石腐败、无能、独裁。但在陶涵笔下,蒋介石是一位雄才大略、人格高尚的人。洋人不可能比中国人更了解蒋介石。蒋介石还是蒋介石,新公布的史料恐怕也并不能披露多少新的内容。我们改变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与其说是因为有了新的史料,还不如说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处境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学者再有研究,出了中国,其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意义上说,《蒋委员长》一书意义很大,美国的汉学家出来捧场的不少。历史很难完全还原,蒋介石的形象也是变来变去。但有一点似乎多少能够说明问题:历史上越是残暴的统治者,今天他们的传记就越多。希特勒的传记非常之多,有的还得大奖。近年来西方出版的关于蒋介石和其家族的书,远多于美国总统林肯或华盛顿的传记。不妨到书店里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朱正琳(著名书评人)
《欧洲精神》[]亚历山德拉·莱涅尔-拉瓦斯汀著范炜炜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9
围绕着切斯拉夫·米沃什(波兰诗人)、雅恩·帕托什卡(捷克哲学家)和伊斯特万·毕波(匈牙利思想家)展开的论述,实际上涉及中东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作者是法国人,她在书的开篇引用了胡塞尔1935年的预言:欧洲的未来无非走向两端,要么在仇恨和野蛮中沉沦,要么在哲学的精神中重生。……欧洲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自我懈怠。全书的立意于此清晰可见:她希望从中东欧那个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两种极权政治都不甘沉沦的群体中寻求欧洲精神的源头活水,以此涤荡在她看来当前已然或依然自我懈怠的西欧知识界。这个论题看似离我们有点远,但中东欧那个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却离我们非常近!事关现代文明的道德基础,我们又岂能懈怠到觉得事不关己的地步?
《中学图书馆文库》北京三联 200811
旧书新出,看上去只是重新打了个包来销售的商家行为。但从第一辑所选的16种来看,或许还真值得中学生和中学教师一读,尤其是叶圣陶、夏硏尊和朱自清等人编写的那几本可作为语文教辅的书(《国文百八课》、《文心》、《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他们强调的是读和写的基本(!)训练,这大概不会随着时尚变动不居。反过来说,用他们的教导来审视某些时尚的行文,倒是能发现:有些很唬人的招数,原来却缺乏基本训练。比如说,朱自清先生为写作定了一条基本规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洋话、古话和学术术语。据此反观今日诸多让人读不懂的文字,也许能让我们意识到中学语文教育的某种缺失,尤其是意识到文革时期荒废中学教育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吴兴文(远流博识网文化公司总经理)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廉思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99
刚看电视连续剧《蜗居》第一集,就差一点看不下去,心中浮现出了无名的辛酸,怎么二十年前我在台北买房子的历练,如今在上海、北京更愈演愈烈。好不容易把全剧看完,又听说除了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外,有“80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仅在北京地区就有10万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主持本研究者称之为蚁族,并将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深访故事、调研手记等汇集成书,它又再度令我不忍卒
《书趣:一个普通读者的自白》[]法迪曼著,杨传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5
本书的英文书名:Ex Libris,藏书票的拉丁文也是这样的拼法,有趣的是它的副标题:一个普通读者的告白,似乎有点不搭调。众所周知:藏书票是西方上层阶级的漂亮小玩意儿,怎么到了法迪曼笔下变成普通读者呢?这的确和西方图书出版的发展有关,因为现在连藏书票的使用,都变成大量印刷的通用藏书票。七年多前我常驻北京后,就一直想推荐给国内的业者出版,如今虽然有点晚了,但是读起来仍旧趣味横生。特别是第一篇《书的婚事》,可能是每个爱书人结婚后会面对的。
帅好(《当代贵州》杂志编辑)
《书生的困境》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
这本书无疑是谢泳关于知识分子命运与国家道路关系的一系列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本。谢泳把社会精英置入两个时代、多种平台上来对比,透过政治制度、大学生活、传媒批判、文学等平台,观察知识精英的知识结构、精神品质、所持立场及其变化,辨析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为何戛然而止。书中有一篇文章,列举了5名海外华人高级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对中国的错误判断,令人长叹。失去思考,失去判断,无论是谁,头衔有多大,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伟大的篡权——美国1920世纪之交关于司法审查的讨论》[]比尔德等著,李松锋编著上海三联 20091
上世纪思想史的另一个重要轨迹,是从有领袖说必先掌握真理,才能获得自由,到有人主张只有获得自由,才能找到真理的演变。当理论说法转化成现实时,就能感受到它的严酷性。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三个月内有80万人被害。杀人者仿佛说:只有杀了这些人才能找到民族的自由和幸福;而被杀者认为,只有给我们自由,你们才能找到民族的真理和方向。这时,传说中的真理实际成了瞎子屠夫。
这样的事实,就是与《伟大的篡权》背道而驰的现实,从反面验证了违宪审查与宪法实施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违宪审查,所谓的人权保障、权力制约这些宪政大义,都不过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而已。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是与法治相反的说法,出现频率却很高,用简体中文搜索,竟有284万条网络言论。最初的美国宪法没有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党政问题来临时,司法审查问题就成为美国历代宪法学人热爱的难题。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布鲁尔著,刘北成、刘小鸥译译林出版社 20091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需要好几本书的量才能说清楚。
什么是政治?我遇到很多写字的人,口口声声称,不喜欢政治,文学、文艺不涉及政治,理由很充分——那个年代政治败坏了众人的胃口。当我说,政治就是你的人身权利,是人性延续的一部分,是你对这个国家正义、公平的关注,这时,他们总会眼睛发直。
摧毁美好政治的政府,一般先是选出一类人加以攻击,摧毁他们的人性,然后攻击所有人,从而有条不紊地清除言论者和行动者。阿伦特理解的政治是,为公民得到政府各种许可和法律保障的公共性言论和行动。阿伦特对政治的分析,不是预设形成的观念,而是基于法西斯和前苏联制度与社会现实的分析。她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弑君者》[]杰弗里·罗伯逊著,徐璇译新星出版社 20094
律师出身的副总检察长约翰·库克在360年前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审判中,把查理一世国王送上断头台,而11年后查理二世复辟,库克被报复性地送上断头台。这是全书展示的一个法治故事,但绝非中国式的平反昭雪之类圣书。
在这样的历史著作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法律职业群体而存在的律师,对国家法治进程的举足轻重地位。
作为律师的库克,不仅在法律上论证了君主制与人民选择权的关系,而且开启了刑事公开审判中的对抗制诉讼模式。律师为坏人辩护,并非表明自己与被告沆瀣一气,律师也不应对判决结果负责,所有这些先知卓见,都在后世获得了响应。
作者罗伯逊赞誉约翰·库克:一位推行司法改革、维护穷人利益、十年威望不减的法官,国家卫生服务与法律援助等今天我们已习以为常的机构的创始者。……350年后,他为之献身的这项事业——任何将战争强加于自己人民的统治者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终于成为大势所趋
侯艾君(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副研究员)
《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劳伦斯·赖特著,张鲲、蒋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1
2001年的“9·11”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之后的美国几乎在全世界的支持下,获得了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合法性,至今也未结束军事行动。本书并非学术著作,而是一部纪实性的科普读物。该书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于2007年曾获得普利策奖。该书的显著特点是:运用了非常翔实的资料(包括大量著作和自己对伊斯兰世界许多重要人物的访谈),全方位地追溯了从1980年代以来,仇美的伊斯兰极端思想和运动(包括库特布等伊斯兰意识形态代表)的逻辑和产生过程,点、线、面结合,颇有说服力地为解释“9·11”事件的内外根源提供了基础。
《从奥斯陆到伊拉克及路线图》[]爱德华·萨义德著,唐建军译,涂险峰校北京三联 20098
本书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萨义德最后一本政论集,写于2001年到2003年间。作为一个美国的巴勒斯坦人,萨义德始终关注伊斯兰世界之痛:巴勒斯坦问题、以及“9·11”之后西方-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问题。在本书中,萨义德捍卫作为弱小民族的巴勒斯坦人的权利,批评西方世界和以色列的政策(在西方主导下的巴-以和解方案对于巴勒斯坦的不公正性),并为巴勒斯坦人争取道义制高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领导人短视的内外政策,凸显出巴勒斯坦问题的复杂性。
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
《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赫伯特·西蒙著,孙涤译格致出版社 20094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总在撒谎。学者大抵也不例外。然而,世界还是充满了信任,尽管人都会撒谎;学者还是在创造有益的知识,尽管学者的诚实也是有限的。反过来说,人也总在表达诚意,优秀学者更在诚心诚意地耕耘知识,只是这里仅存在满意的诚实。这是我读《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后萌生的另类体会。
但是,教科书把优秀学者变成了撒谎者,而大众媒体则可能使他们变成更加鲁莽的撒谎者。在中国尤其如此。教科书好像在叙述绝对真理,大众媒体则叫人们相信自己在推出神仙。只有真正虚伪的学者才会迎合教科书的武断和大众媒体的热捧,在舆论的巅峰舞蹈。所以,我们提倡阅读优秀学者的原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天才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译者是中国优秀经济学家孙涤。从近代经济学发蒙开始,学者们致力于在一定假设之下构造经济现象的简单逻辑,其实他们对自己的假设并不放心。但他们还是传播了自己构造的知识;他们的诚实只让自己满意即可,因为在放松推理的假设以后,他们尚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知识模型化。西蒙的杰出工作把作为整体的经济学家的诚实水准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使经济学的教科书不得不全面改写。西蒙也高兴传播自己构造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诚实也满意了。
学者不要吹牛,以为自己会发现绝对真理;但学者也不要面对复杂的世界噤若寒蝉,有一个自己满意的诚实度就够了。这里的如何把握?我看也简单,那就是比前人更诚实一点就好了。
把《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当做经济哲学读最好。西蒙的工作,作为标准知识的创造,我们已经知道了;而他为这种创造所进行的哲学思考,我们不甚了了。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理由。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非子校注(修订本)》《韩非子》校注组编写,周勋初修订凤凰出版社 20098
余英时先生说:两千年来,韩非对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影响,远超出一般的常识了解之上。要论雅俗共赏的高水准《韩非子》读本,则允推文革刚结束时江苏版的《韩非子校注》。这虽然是评法批儒运动的产物,但以主事者洪诚教授等心术的端正,态度的认真,不仅没有使之成为当时众多应景垃圾中的一种,还成了广受好评的可传之作。本书多年未曾重印,如今由当时的定稿者周勋初教授再加修订。年逾八旬的周先生还写了长篇后记《疯狂的年代,理性的思考〈韩非子校注〉编写始末》,希望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成果,经过不断打磨后仍能焕发新的生机,只是希望这种荒诞而血腥的岁月永远不会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
《全校本困学纪闻》[]王应麟、[]翁元圻等著,栾保群、田松青、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12
王应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学者,《四库提要》称他的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困学纪闻》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考证笔记,涉及说经、天道、地理、诸子、考史以及诗文评论,以引据奥博、内容精深,清代学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等纷纷为之笺注,乾嘉间翁元圻综辑各家,详加按断,用数十年之功为这部名著作了名注。这部连注文共达一百四十万言的巨著向来无人认真做过校点。而今三位行家稽核群书,详为整理,有功原著,有便读者。本书出版时间是2008年岁末,见书已是2009年了,所以附在这里推荐。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父亲的战场》章东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7
先生不是专业社会学家或作家,但是这部关于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的田野调查笔记,却做得特别专业。这段历史久被屏蔽,作者与一些志同道合者从2003年到2006年组成了一支微型的、文职的远征军在滇西边境行走数年,他们走近六十多年前用笔、摄影机、摄像机记录中国远征军那一段惨烈的历史,再现历史真相。这里有光荣、有血泪、也有耻辱。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在透视着我们的灵魂。
王为松(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
《密涅瓦火柴盒》[]翁贝托·埃科著,李婧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10
看大师如何写小专栏,我们平时在报端读到的专栏文字太多了,专栏作家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职业,一旦作为职业,难免会看出一些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的痕迹。这和我们更愿意读汪丁丁的博客一样,我们想了解专家学者在社会话题前面,如何在专业知识基础上推导出结论,这比纯粹看人发牢骚要有意思得多。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巫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2
不用介绍巫鸿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等身份了,我们已经在《读书》上熟悉了他的文字,其实也不必说这本书1996年就得过美国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单是巫鸿两个字,也已经可以使我们在书店付钱之前,不需要反复权衡是否该买。这本书把中国绘画视作物质产品,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所以,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作者并借此探讨了肖像与图画叙事、语词与图像、感知与想象、山水画、性别、窥探欲、伪装、元绘画以及政治修辞等既学术又有趣的话题。
钱文俊(作家)
《常识》梁文道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9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梁文道的《常识》。因我一贯推崇常识,曾经妄言理论的惟一作用就是颠覆常识,便来了兴趣读它。这才知道,此书乃梁文道将两年来所发表的短文结集出版,有一种对于托马斯·潘恩的崇敬,那位美国先哲曾经出过一本《常识》,它打动了数不清的美国先民。
阅读《常识》,不需要多深厚的文化功底,梁先生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所言甚是。文人们热心于启蒙,却拿理论之繁浩显摆,反倒使常识稀缺了。于是人们被各种理论折腾了百余年,愈加糊涂,而启蒙的本意恰是普及常识,惟有常识是不易被忽悠的。梁先生的《常识》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启迪,有一种读书的乐趣在常识中,这是不甚容易做到的。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晋永权著金城出版社 20093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像渐成新闻的重要方面,新闻摄影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使新闻更具可读性、可信性。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与文字一样,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然而,生活的经历告诉人们,新闻摄影并不可靠,在某个时候,甚至普遍造假
曾记否,三年困难时期明明是哀鸿遍野、饿殍遍地,新闻摄影却总是喜开丰收镰又是一个大丰收、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全是一片经过精心设计的莺歌燕舞,当时破败凋敝的真实状况,公开的镜头中毫无反映。这种新闻摄影不仅欺骗了当时的读者,而且欺骗了历史。因为后人查阅当时的影像资料,那一段历史就被如此记录下来,看到的只是一段又一段、一幅又一幅、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场景,这种场景将被拷贝、复制、放大、留传。这种虚假的宏大场景很可能成为惟一的历史叙事、历史文本。真相反将在时间的过程中一点点被吞噬、被消解、被忘却,这将造成一种群体的历史健忘症,一个丧失了记忆的群体同个人一样,不仅可怜、可悲,甚至可怕。
或许是有感于此,《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晋永权的《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一书以高度的职业道德感和非常专业的分析,提供了大量原始相片、底片如何加工”“合成,用俗话说就是造假的珍贵史料,详细拆穿了这类新闻摄影如何生产西洋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1950年代初,对新闻摄影能否组织加工、设计、摆布、造假,新闻摄影界内部曾有激烈争论,不少人出于职业道德,认为既是新闻就应该真实。但是,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这种观点被严批为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右派反动观点,许多人被打成右派,惨遭迫害。正是这种大批判,为后来的大规模造假提供了合法性
由于有了合法性正当性,接踵而至的大跃进中,才会有新华社摄影记者组织、安排出的四个儿童站在早稻上的相片。这张名为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照片被作为典范宣扬,于是一时之间出现了十六七岁的姑娘站在稻穗上、竟对稻棵没有多大影响,甚至13个人站在密植的水稻稻穗上也压不倒新闻摄影。从此,种种假相便一发不可收。
钱满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毛泽东图像研究》杨昊成著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96
本书图文并茂,全面、深入、完整地展示了毛泽东图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凸显其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许多图像甚为珍贵,已经难得一见。作者逻辑严谨,思想高远,文采斐然,实为一项非同寻常的研究成果,对了解当代中国有不可替代之价值。
杜小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启蒙札记》陈乐民著北京三联 200910
先生留下的著作每一部都堪称精品。在当今这个别人为某个目的给出各种美誉之称,而受誉者就心安理得并就其想象越来越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美誉的所指,甚而合二为一的功利、实惠又有些不合逻辑的年代,陈先生的思考显得那样独特,那样纯粹,那样远离虚伪,远离尘嚣,又那样深入到当今和历史的思想实质,因此也就尤为珍贵。他告诉我们,离真正理解启蒙之意义,真正走出思想的蒙昧状态,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他还告诉我们:时尚和新颖的东西并非永远是先进的,经典的力量长存。陈先生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态度值得深思。
先生去年的离去,让很多读者难过,虽然没有喧闹,但他却以一个具有心灵良知和人文关怀的纯粹学者的崇高形象长留人心之中。这种崇敬远非所谓大师的尊号所能比拟。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辛夷楣,张桐著北京三联 20095
这本书我读了许多遍,因为它记述的记忆会引起几代人的回忆。很久以前,我们会说我们这代人是看人艺的戏长大的,这并非过分之语。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人艺的风格一致,那就是从容:从容地叙述人艺的戏和人,真实地展现这些戏和人背后波澜起伏的事件,因而让我们对老人艺的精神有更加深入具体的领会。这些艺术家对角色的创造和表现应该说是绝版,难以复制,他们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大师。这种从容决不是任何外在因素可以决定的,它依靠的是修养、才气、良知、领悟,完全是精神上的追求。一位被誉为大师的著名人物在一次电视节目中郑重其事地又评论起老人艺,说老人艺的表演都是本色的,我不知道是否对本色的理解有不同,但我们许多人都认为这种理解恰恰与老人艺那么多的艺术家的人物塑造方向相反。书中的许多例证都表明崇尚《戏比天大》准则的老人艺艺术家是用身心、靠自己的体会、塑造出各种迥然不同的形象,才能够从容面对与自己有距离的角色,比如很有文化地表现那些没有文化的人物,这也正是艺术家和演员的根本区别。真希望这位大师能够看看这本书,不要以为有了尊称,就可以对任何事情做出结论。真正的大师起码要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言,有所不言。
李学通(《近代史资料》主编)
《中国连环图画史话》作者阿英,王稼句整理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8
因为近年对图画影像类历史书感兴趣,因此颇为关注且有阅读兴趣。此书是阿英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阿英不仅是我国上一代学者中于近代文化史料的发掘整理注意较早之人,且涉猎广泛,用功至深。此书虽仅不足两万字,但追溯渊源,从体裁、题材纵横结合,线索清晰,言简意赅地梳理了这一传统悠长、影响广泛的图文载体的前世今生,颇见功力。近年有关图像类的文化史著述不断,这本书的奠基地位愈为彰显。山东画报出版社此番整理重印,增加了原书中提及的大量古今图绘,不仅增加了书的史料价值,大大提高了读者阅读欣赏的兴趣,也使原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完整,增色不少,也是近年旧书新版中做得比较好的一部。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金以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7
这是一部学术性专著。作者以19312月底胡汉民被扣,到19323月初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整年的历史截面,以海内外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史料为依据,以当时国民党最高层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和孙科为核心,细致考察了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之间的跌荡起伏的利益冲突与较量的复杂过程。作者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告诉你在孙中山之后,蒋介石这个党内后进,在迈向党国领袖进程中过关斩将的故事。虽是学术专著,故事却讲得生动具体,读者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堪称近年国民党史研究的佳作。
周泽雄(作家)
《密涅瓦火柴盒》[]翁贝托·埃科著,李婧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10
作为当代欧洲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意大利人翁贝托·埃科在这本荟萃了他近年来时政类文字的随笔里,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他的文化教养和公民意识。作者笔墨生动,见识新警,眼光超拔。对于国内的时评家和杂文家来说,埃科思考问题的方式、思考的深度及不惜冒犯公众——绝不仅仅只是权贵——的思想者勇气,窃以为非常值得借鉴。埃科让我明白,只是充当民众的代言人,虽然难能可贵,但并非公共知识分子的真正责任。
《文化的江山》刘刚、李冬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11
作者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其实有两个中国。一个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国,叫做王朝中国。一个是贯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国,叫做文化中国。在本书中,作者决然抛弃了王朝中国的架构,满腔学术情怀,只在文化中国里徘徊。在作者看来,王朝中国只是文化中国的躯壳或皮囊,脱离了文化江山,王朝中国无所附丽,顿成无源之水;而一旦把焦点锁定在文化中国上,被世人唱腻唱烂的改朝换代戏文,很可能已不值得再唱。在文化的江山里,寄存着更加丰富本真的历史。作者的努力值得尊重,其成果尤其值得赏鉴。
《一切因你而值得》黎戈著工人出版社 20091
这是一部展示私人阅读心史的集子,作者黎戈是一位新人,这里的并非初出茅庐意义上的,而是处处显出新意。文字是黎戈的恋人,文学是黎戈的图腾柱。她以一种相当消耗的方式写作,似乎每一笔都维持在一种峰值状态里,以攀岩的方式舞蹈。归根结底,文学是暧昧的勾当,文学鉴赏也是感受力的比拼。在这两个领域,黎戈出手不凡。假如文学之失也能求诸野,野外的黎戈值得我们大加珍视。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与达尔文》[]浦嘉珉著、钟永强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5
2009年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全世界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部书翻译成中文也有了特别的意义。此书深入研究了中国人接受进化论的复杂过程。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教义也许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但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竟然最终以科学的名义,坚定不移地认可了这一有强盗逻辑意味的概括。人们不禁要问:达尔文本人是那个意思吗?进化有方向性吗?进化有目的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科学思想影响了社会政治还是社会政治影响了科学思想?恐怕两者是相互建构的过程,互为支持。虽然此书部头已经很大(近500页),但对于细致描绘中国各阶层人物以及官方媒体对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相遇、互动过程,仍显线条太粗。进化是一个事实,但对进化的阐释有许多不同理论,虽然在总体上人们相信达尔文的学说,但细节的分歧是很多的。在今天,强调竞争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共生,两者都是进化的重要因素。
《野果》[]梭罗著,石定乐译新星出版社版 20098
《野果》算是2009年最有趣的博物学图书。热爱博物学的人都应当读读这本书。经过近30年的传播,中国知识界大多知道梭罗及其《瓦尔登湖》,但也许并不知道这个人还是相当不错的博物学家,对植物做出了细心的观察和描写,就像人们不知道卢梭和歌德也是植物学家一样。《野果》这部书是梭罗的遗著,手稿直到1904年才被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78年间曾转手多次。英文版直到1999年才被整理出版,十年后有中译本,也算幸事。长浆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也能学到永远不会过时的法学、医学和神学知识,田野比哈佛教授还要强!这就是《野果》的中心意思。梭罗的《野果》让我们恢复一点点野性,进而感受大自然的丰饶。